不管是舊電影『辛格勒的名單』還是新電影『為我朗讀』,不論是討論納粹應該替屠殺猶太人的罪行付出多少代價,還是探討許多德國人為正義挺身而出的故事, Auschwitz 的煤氣室,早已成為大屠殺的代名詞;從蘇聯瓦解後,每年湧進集中營及參觀還是憑弔的人,數以百萬計,也讓這個波蘭的小城,Krakow,前教宗Jean Paul II 的故鄉,多了一層歷史的哀與愁。
儘管沒有人知道,當前葬身於納粹集中營的人數到底確切是多少,但一般咸信約在六百萬左右,以就是每天通勤台北縣市的總人口數,而六分之一是斷送生命於這個位於波蘭南方小鎮的 Auschwitz ,約一百多萬人,其中以婦女與孩童居多數。為什麼選擇 Auschwitz ,主要就是因為方便的地理位置,位於歐洲的中央,便於將各地的猶太人與戰俘運送到此,不論是做苦工還是進行種族滅絕;過去以為僅有猶太人會被送到集中營,其實不然,包括斯拉夫人等戰俘和囚徒,還有僅次於猶太人之後,納粹的第二大目標之吉普塞人,也都是集中營裡的常客;若以國籍區分,匈牙利和波蘭裔則居首位。
Auschwitz 分為三區,第一區為生活環境較好的,當蘇聯佔領後,囚犯仍可緩慢步行離開;而第二區和第三區的囚犯,則沒有這麼幸運,除了日已繼夜的工作外,營養不良和夙疾纏身,都讓許多囚犯在離開後撒手人寰,或者是留下永恆的身心傷害。
當一列列的火車駛進 Auschwitz 時,德國的醫官會憑外表將人分為兩類,身心強壯者去勞動,而身體狀況不佳者則進入毒氣室,不管是哪一類的囚犯,都沒有擁有私人財物或是與外界通訊的權力,所有的東西都必須上繳,更狠的是,不論男女,都需要剃髮,頭髮的作用則是運送到附近的工廠,編織成襪子等紡織品供人繼續使用。當蘇聯軍隊挺進 Auschwitz 時,也被滿坑滿谷的頭髮、梳子、鞋子、包包等遺物所震撼。
參觀了 Auschwitz 的毒氣室、囚室,了解納粹對於折磨人致死的多種方法,就如同許多學者質疑為什麼這麼多人可以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這些加害人與被害人原本可能是朋友、是鄰居,我們開始質疑『人性』是否真得本善?然而電影『辛格勒名單』、我們所不知道當年駐奧地利的中國代表發了近百張臨時簽證給猶太人幫助她們順利離開納粹的統治、還有那些發生在 集中營 裡可歌可泣的故事,有人甘冒被槍斃的風險,將一天僅有的一杯咖啡、一小塊麵包、一小晚熱湯,分給不認識但是身體很虛弱的陌生人,只是讓人有足夠的體力撐下去,我們開始迷惘,這是否為千年前儒家與墨家的人性論戰的延伸,還是其實我們把『人』過份的神話與偉大化,我們至始至終也只是人類,我們有自己的喜怒與哀愁,我們有只是像如同所有的動物一樣,在追尋生命的延續,只是有層次上的差異。
延伸閱讀
- WIELICZKA SALT MINE – 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
- PRAGUE 布拉格 – 如詩如畫的人間天堂
- ST. VITUS CATHEDRAL – 布拉格的維特大教堂
- NEBOZÍZEK RESTAURANT: 欣賞布拉格的最佳景觀餐廳
- NUREMBERG (紐倫堡) : 平靜、簡單的旅人中途休息站
- REGENSBURG 雷根斯堡 – 被遺忘的中世紀之城
- OKTOBERFEST – 慕尼黑啤酒節,歐洲的年度盛會
- BUDAPEST 布達佩斯 – 現代與過去、東方與西方的交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