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 Bar Mitzvah 猶太成人禮邀請函時,完全沒有概念,不知道到底該怎麼送禮,也不知道到底是甚麼典禮;直到另一位同事邀請我們一起集資送禮物之後,看到所費的心思後,才讓我突然覺悟到,這個Bar Mizvah可能是”大有來頭”的一件事…
Bar Mitzvah 對猶太男孩而言,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因為十三歲代表著是正式被教會接受成為真正的成員,不再只是附屬於父母之下的未成年人,也正因如此,他們有責任去遵守猶太教的戒律。這個成年禮對猶太男孩而言,也像是一個學習成果發表會,在成年禮上,他必須跟著拉比一起引領群眾誦讀、吟唱Torah(妥拉,摩西五經)、懷拜經文讓禮堂一周、朗讀經文,最後發表演說,展現出他的語文能力(希伯來文)和台風的穩健;歷時一個半小時的典禮,對成年人來說都有一定程度的壓力,更何況是一個只有十三歲,小學才剛畢業沒多久的青少年。
美國華人ABC小孩共同的經驗大概都是周末被父母逼去學中文課,其實猶太人的孩子為了這個十三歲的成人禮,他們身負的壓力更是遠勝於華人,至少我們沒有這種傳統儀式要求ABC來展現他們的中文成果;當然,許多人也認為這種強硬式的文化傳統與其滅國千年的歷史有絕對的關係,只能透過家庭和社群的力量來確保猶太教文化的傳承。有趣的是,猶太人卻不會視這種”必須傳承文化”的必須為負擔;TJ(猶太男孩)的父母在派駐新加坡之前是在波蘭,在他們最後演講時提到,好險TJ的Bar Mitzvah是在新加坡,至少可以用英語來學習猶太教戒律與希伯來文,比過去在波蘭時得用波蘭文來學習容易得太多,不然真不知道這個Bar Mitzvah該怎麼辦下去。
Bar Mitzvah傳統上是在猶太教堂 Synaggues 舉行,正式典禮結束之後會有一個午宴,在新加坡或許沒有 Synaggues (我真的不知道),我參加的Bar Mitzvah是在 the Arts House 舉行,場地同樣莊嚴慎重,午宴也是很有氣派。事實上,收到Bar Mitzvah的邀請函一般是表示被邀請人與猶太男孩父母的關係親近,一般是很親近的朋友和家人才會觀禮,在TJ的成年禮上,許多近親都從全世界各地飛來參加,表示他們對成年禮的重視。
小小孩參加這種正式的活動真的是很麻煩,他們扭來扭去的不願意好好坐好,父母得抓來抓去,又不時要應付小小孩們的哭聲;不過,至少在Bar Mitzvah有一段是要像猶太男孩丟糖果,這可是小小孩們心目中的大橋段,不但是丟,丟完了之後去撿糖果回來吃! (我家大女兒和後面的三個小女孩一直不停地穿梭在走道上撿糖果)。當然,在新加坡,一個充滿 Aunties的國度,父母絕對是可以不必帶小小孩出門的,不過,大家卻也都帶著孩子,道理是孩子們必須從小就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大人,怎麼在正式場合學習正確的禮儀。這倒是我除了文化巡禮之外的另一個收穫。
受邀 Bar Mitzvah 該怎麼送禮呢?
猶太人和中國人一個很類似的地方就是,很務實,說明白了就是現金不要禮物;也就像是中國禮俗,這個禮金的數目是有來頭的,必須是18或18的倍數;一個很會想禮物的同事,非常熱衷於準備這種特製禮物,除了把現金的概念了進去,還用了很多TJ人生旅程的元素進去裝飾,說實在話,禮物能夠做到這樣,真是不簡單;我非常慶幸,我有機會可以在卡片上簽個名,卻不用想破腦袋想要送甚麼。
外交生活有苦有樂,每隔三年全球遷徙一次絕對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但是每次參加完這種文化洗禮的活動之後,都會讓我覺得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這樣的生活讓我有機會去了解和參與其他文化,也有機會去與其他文化對談,問一些”政治很不正確”的問題,卻學習到更多!
延伸閱讀
- RAMADAN (回教齋戒月) 前的心理建設
- RELOCATION: 在模里西斯住三年和住三個星期,差很大!
- FIRST INDIAN WEDDING – 我的第一場印度婚禮
- BUBBLE PARTY – 新加坡的生日泡泡派對
- 維基百科: 猶太教成人禮 (英文版)